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理解逻辑演算、集合论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推理技巧;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去实践解决相关的一些理论或实际问题;训练学生数学推理的严密性,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相关概念和现象,能理解相关学科中所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学科素养、综合素质及思辨能力方面有提升,具有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形式证明及计算推理的能力。也将为以后学习后续知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课内外知识拓展了解课程所学知识的背景,通过对背景知识的学习更深入的理解学科思想,掌握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科自信,树立运用所学知识促进社会及个人共同发展,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的理念。
  教师团队:王岚、孙杰、金玉苹、张红钰、季丹丹、那园园
  授课方式:线下
  推荐教材:1.《离散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020印刷) 2.《离散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第六版)
课程介绍

《离散数学》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理解逻辑演算、集合论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推理技巧;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去实践解决相关的一些理论或实际问题;训练学生数学推理的严密性,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相关概念和现象,能理解相关学科中所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学科素养、综合素质及思辨能力方面有提升,具有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形式证明及计算推理的能力。也将为以后学习后续知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课内外知识拓展了解课程所学知识的背景,通过对背景知识的学习更深入的理解学科思想,掌握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科自信,树立运用所学知识促进社会及个人共同发展,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的理念。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了解数理逻辑初步及集合论发展历史及其基本理论体系,熟悉数理逻辑中逻辑演算和集合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具有较好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证明、逻辑演算能力。

课程目标2: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数学观;通过了解数理逻辑及集合论等知识背景,促进学生理解系统论学科思想,掌握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科自信,树立运用所学知识促进社会及个人共同发展,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的理念。

课程目标3:能通过集合论概念辨析、逻辑演算的相关推理形式证明等内容,锻炼数学思辨能力。培养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论观点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实践探究能力。

团队介绍
  • 王岚 · 牡丹江师范学院课程负责人
    硕士研究生导师,理学博士,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负责人,黑龙江省教学名师,省级线下一流课程负责人,牡丹江市领军人才梯队数学学科带头人。从事不确定性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先后合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发表 SCI 检索或中文核心等学术论文 30 余篇。曾参与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获省优秀教材奖 1 项、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 1 项。牡丹江市科技二等奖 2 项、是牡丹江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兼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第十一届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数学会常务理事。
  • 孙杰 · 牡丹江师范学院团队教师
    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调和分析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在《JournalofInequalitiesandApplications》、《数学与应用数学(英文版)》等国内外期刊上共同发表科研论文近10篇。
  • 张红钰 · 牡丹江师范学院团队教师

    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023年3月,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方向:控制科学与工程。

    科研情况: 发表SCI三篇,EI源刊一篇,中文核心两篇,其他期刊文章若干。主持并参与省级、厅局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并参与校级科研项目若干。参与编写专著和教材各一部。

    教学情况:讲授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空间解析几何和高等数学等课程。

    获奖情况:2013年5月,分别获得牡丹江师范学院首届微课竞赛和首届教学设计竞赛理科组三等奖。2017年6月,获得牡丹江师范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组第二名。

  • 季丹丹 · 牡丹江师范学院团队教师
    牡丹江师范学院讲师
  • 那园园 · 牡丹江师范学院团队教师
    牡丹江师范学院讲师
课程相关

1.承担数学与应用数学(每学年48学时)的离散数学授课任务;

2.合作完成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高等教育学会重点项目1项;

3.完成在线课程建设1门;

4.主编省“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

5.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第四)1项。

课程视频
牡丹江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