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本科一、二年级开设。本课程从1971年中文系建系以来便开设,2008年获得了黑龙江省精品课程的称号,2010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在教学内容上,本课程既强调文学史基础知识的认知和基本文学理论的把握,也强调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实和优化教学,努力做到基础性、科学性、前沿性、新颖性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为中心”,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程围绕人才培养方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教师团队:施新佳、李华、曲竟玮
  授课方式:线上线下混合
  推荐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22》(上、下)(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1335499
课程介绍

本课程从1971年中文系建系以来便开设,2008年获得了黑龙江省精品课程的称号,2010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在教学内容上,本课程既强调文学史基础知识的认知和基本文学理论的把握,也强调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实和优化教学,努力做到基础性、科学性、前沿性、新颖性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为中心”,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程围绕人才培养方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脉络,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献检索阅读能力,审美鉴赏批评能力,思辨创新研究的能力,以及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

育人目标:感受中国现代文学中深沉的爱国情怀、强烈的人道主义、开放的国际视野与坚韧的拼搏精神,全面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团队介绍
  • 施新佳 · 牡丹江师范学院课程负责人
    牡丹江师范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黑龙江省一流课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负责人。主持完成省厅级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著作2部,教材2部,并在《当代文坛》《青海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多项,曾获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学优质奖、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 李华 · 牡丹江师范学院团队教师
    文学博士,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教师语言艺术”负责人,黑龙江省教学名师,牡丹江市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入库专家,校级教学督导,黑龙江省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负责人,黑龙江省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负责人,黑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教师语言艺术”负责人,黑龙江省研究生导学思政团队“中国语言文学”负责人。中国共产党牡丹江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牡丹江市第十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曾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黑龙江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牡丹江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 曲竟玮 · 牡丹江师范学院团队教师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主任、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等1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南京师大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获黑龙江省第二届文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7项。
课程相关

1.承担课程情况:五年来承担《中国现代文学》等课程,共计1768学时。作为主讲人,参与慕课《中国现当代文学》等。

2.开展教学研究情况:发表《以话剧社团为平台构建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教改论文,主编《北大荒文学作品选评》、参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评》等教材。主持完成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研究与实践”“以香雪海话剧社为平台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研黑龙江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性研究等。

3.教学奖励情况:获得校课件比赛二等奖、校微课比赛一等奖、第二届“智慧树杯”课程思政示范案例大赛二等奖,指导学生入选“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学生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课程视频
牡丹江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